游客發表
在上班的電腦的焦時候監控你的屏幕,還能分析你每天工作多久,裝監治好摸魚多久,控居甚至微信水了什么群,電腦的焦都看得清清楚楚。裝監治好
世超前幾天,控居就是電腦的焦在這樣的環境下打工的。
聽上去,裝監治好有點像打工人噩夢,控居但這,電腦的焦其實是裝監治好我自愿的。
這是控居因為前幾天我在 GitHub 上閑逛時,發現了個叫 MineContext 的電腦的焦玩意。
這玩意的裝監治好核心功能,是控居記錄你整天使用電腦的歷史,接著按時間軸展示出來,就跟你的瀏覽記錄長得差不多。
當它記錄到一定數量,你還可以新建一個文檔,在里面跟它討論每天的工作如何。比如我問他“我今天干啥了”,他能看出來,我啥也沒做。
而且在首頁上,它還會顯示你今天的 ToDo 待辦事項,可以自己添加,它也會通過AI分析。比如,它讀到我昨天在寫關于 AGI 的文檔,今天就算出來,我要寫 AGI 相關的文章。
聽上去還真不賴,因為世超會是那種,下一秒就忘記自己要做什么的人。。
于是俺也去體驗了幾天,結果感受是,還真有點用處。世超有種把人生玩成RPG,每天交付任務,總結精彩集錦的感覺,效率上升不少,甚至有種莫名的爽感。。
體驗方法也很簡單,在Github上直接下載,點擊這個鏈接就好:
https://github.com/volcengine/MineContext/
安裝完后會提示你接入API,用來分析你的歷史數據。
接下來咱要做的,就是當太陽升起之后,忘掉它。
第二天,我像往常一樣摸了一。。不對,工作了一天。晚上打開軟件,它就自動生成了一份我這一天的復盤。
當我把鼠標移到對應的時間線上,還能清晰地看見我每分鐘干的事。
不過好在,我一上午都在干正事,這工作記錄一看,難道不是公司最認真的人?
結果刷到下一頁。。。
不對,軟件出bug了,怎么全是英雄聯盟直播,我絕對沒看一下午直播,也沒跟同事討論比賽。。。
咳,但其實這種事,也是可以避免的,在設置里,你可以選擇讓它捕獲的窗口,比如微信聊天的共享還是建議關掉,畢竟咱也怕社死的事兒被傳出去。
當然除了這個,我覺得最有意思的,還是跟AI提問,問問它你今天的勞動成果。
比如我可以問它,我昨天上午干了啥,它能給我清晰地全部列出來,這叫工作留痕。
當然我還可以問它,我昨天下午干了啥,它能給我分析出當天比賽的戰況,這叫教練復盤。
這么來看,這玩意還真有點“第二大腦”的意思。所有你隨手干過但轉頭就忘的事兒,它都替你記著。
這還不算完。
其實它會一直在后臺,默默分析你的行為,主動推送你階段性的工作成果。
但說到這,大伙估計已經滿腦袋冷汗了:“不是,這玩意出來之后,人還有隱私嗎,讓老板知道了,打工人還怎么活???”
別慌,哥們也怕死,所以我們帶著問題,聯系到了 MineContext 的開發者小咖老師。
首先他們的核心,就是隱私優先,數據100%存在本地。它甚至還支持本地模型,可以徹底物理斷網運行。
其次,就算你用了云端的API,那也只是調用臨時大腦來分析,AI并不會保存你的任何數據。
小咖老師說了:“這東西設計出來,就是單純給人提供幫助的,絕對不會允許別人監視你。”
而且這玩意不僅開源,還開放了后臺調試界面,非常公開透明。你只需要在瀏覽器輸入這個地址 http://localhost:1733/,就可以進入后端,自由調節提示詞,還可以調教出你喜歡的MineContext。
不過我用了幾天下來,感覺這玩意還有點優化空間。
比如,我如果想拿這東西當工作記錄,把我寫代碼的過程記住就好了,結果它把我刷視頻、看直播的罪證也一五一十記下來了,哥們工作復盤的時候就非常出戲。。
更何況,很多人根本不喜歡被人盯著的感覺,就像上廁所時,旁邊站了個人的壓迫感。
所以我用這玩意,就純鍛煉心態的么?
其實不然。因為這玩意是開源的,非常自由。只要你有想法,它就有無數種打開方式。
我從小咖老師那得知,已經有很多用戶開始整活了。“前兩天就有個開發者,基于我們的開源框架,開發出了一款 MineContext Glass,也就是他可以用智能眼鏡記錄生活。”
這玩意的上限在哪,就取決于你的創意。
這段時間,我也逐漸找到了屬于世超的用法。我現在上網時就很頭疼,上完一天網,基本是被算法喂飽了,系統推啥我看啥,要干啥正事,也死活想不起來。
這時 MineContext ,就像個知心朋友一樣,用第三視角來觀察我的數字生活,讓我短暫逃離算法的猛攻,用真實的記錄,重新認識一下自己。
我相信很多人都忘記,自己最后一次關閉4399是什么時候了,也忘記了那個當年在網上無所不能的自己。
而且,MineContext 真正的獨特之處,其實不是記錄,而是“主動”。
市面上有很多宣稱“第二大腦”的軟件,但都得你往里喂東西,還得做數據管理。
但這玩意不一樣,它會主動記錄重點,主動猜你要干啥,然后主動提醒你,就像在試圖喚醒你的熱情。
如果AI還要我拿鞭子抽,和陀螺又有什么區別呢。
小咖老師說,現在它只是初級階段,未來還可能讓它主動干活。“因為我們覺得,單純把任務寫出來,像給人布置任務,這樣不太好。我們的希望是,你可以提任務,它也會主動識別任務,然后根據這些任務,自己就在后臺完成,然后給你送上來。你一看做得差不多了,簡單修改一下,這個任務就完成了。”
這樣一看,MineContext 的野心可能不是單純當個助手,更像一個陪你進步的“伙伴”。
“助手,更像是你給他發號施令嘛,你會跟它說,幫我做點什么。但MineContext,會主動提供幫助,所以我們覺得,應該叫它‘伙伴’,因為它更加主動,靈活性也更強,你們也更加平等。”
關于 MineContext 起名的靈感,其實也是致敬了游戲《Minecraft》。
“Minecraft 的理念跟我們是很相近的,”小咖老師解釋道,“挖掘各種各樣的方塊,然后把它組合起來,可以建造,可以合成。我們其實也是這樣,通過挖掘你的上下文,然后用上下文來創造,這跟我的世界的建造模式是很類似的。”
就像 Minecraft 的作者把各種方塊交給大家時,也沒想到玩家能創造出那么精彩的世界。
這也是小咖老師提到的,MineContext 的未來愿景:希望你能用自己人生的上下文,拼接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世界。
隨機閱讀
熱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