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漲瘋了 手機跟著貴!2025是最后的換機窗口

最近半年,存儲窗口只要你混過數碼圈,漲瘋肯定知道這么一回事兒——“存儲要漲價了,手機趕緊買。跟著貴最”但這回的后的換機漲價,可不是存儲窗口嘴上說說。它是漲瘋那種看一眼報價單,就能讓你瞬間理解什么叫“科技讓生活更艱辛”的手機級別。

存儲漲價,跟著貴最錢包先哭了

全球存儲芯片從2025年下半年開始一路飆升,后的換機直接沖上了2021年以來最猛的存儲窗口周期。TrendForce數據顯示,漲瘋2025年第三季度DRAM合約價預計上漲約10%–15%,手機高帶寬內存HBM更是跟著貴最可能沖到15%–20%;NAND Flash合約價則預計上漲 5%–10%。

手機端的后的換機LPDDR5X漲幅尤為夸張,預計在15%–30%之間,同時交貨周期也拉長到26~39周。漲價背后的推手很直接:AI服務器瘋狂擴容、數據中心吞資源如喝水、智能終端市場也重新活躍起來,三股力量齊發力,直接把存儲價格頂上去。

在這種大環境下,手機廠商的成本線被硬生生往上推,整個行業的定價邏輯,很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被徹底改寫。

誰把存儲價推上天?

2025年的內存漲價已不再是簡單的周期波動,而是多重因素疊加后的系統性上行:根據財聯社報道,DDR4全年累計漲幅已超過200%,單條16GB價格突破500元,DDR5的漲幅也逼近120%,過去600元能買到雙16GB套裝,如今同價只能買到單條;這股漲勢同樣蔓延到手機端。

背后驅動可以歸納為三點:其一,AI數據中心建設進入爆發期,云服務商為應對大模型訓練與推理需求,大規模擴容高性能服務器,使高帶寬、大容量內存需求呈指數級增長;其二,2023–2024年行業虧損導致產能收縮,各大廠商在2025年初實施控產與出貨管理以修復利潤,加劇供需緊繃。

其三,智能手機市場在2025年顯著復蘇,全球出貨量預計同比增長約7%,AI手機、旗艦影像與折疊屏大幅提升了對高規格內存和存儲的消耗。整體來看,AI需求是主驅動,廠商控產放大了漲幅,而晶圓產能緊張則成為直接觸發點,三者共同塑造了本輪存儲價格全面上行的底層邏輯。

定價壓力?手機廠商也很慌

存儲在手機BOM里的占比非常高,這東西一漲價,整機成本就跟著飛。產業鏈人士已經放話:2025年未發布的旗艦+2026上半年新機普遍漲3%~8%別看數字不大,旗艦機起步就是5k~7k,這一下來就是三四百的漲幅。

更現實的是:存儲版本差價被強行拉大。256GB → 512GB的差價原本300~400,如今普遍來到500-600。512GB、1TB 這種大容量更是直接變“奢侈品”。

廠商為了不嚇跑消費者,有的開始在別的地方“削成本”——比如影像模組縮水、屏幕規格微調,把便宜的地方更便宜,把貴的地方繼續貴。一句話總結:漲價已經上路,只是走得比較體面。

對于消費者而言,漲價帶來的直接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購機門檻的上升,尤其是入門旗艦的起售價可能突破4000元關口。其二是大存儲溢價的顯著提高,512GB乃至1TB版本的售價上漲速度明顯快于低配機型,高存儲版本的“稀缺溢價”正在被進一步放大。

今年換機值嗎?

要說“今年是否為最佳換機節點”這一問題,綜合行業數據可以得出明確結論——2025年確實是相對理想的換機時機。

因為現在市面上正在賣的大部分旗艦,它們的定價都是按照2024 Q4~2025 Q1 的成本體系定出來的。那時候的存儲成本,還沒現在這么夸張。所以你會發現:小米17、榮耀Magic 8、一加15,這些搭載LPDDR5X + UFS 4.1的主流旗艦,售價都還算正常到可以接受。

動不動拍4K、手機里塞滿素材、文件全靠本地存的用戶,最好趕在2025年換機,因為存儲漲價還在半山腰,等全面傳導到終端,那可就是“貴上加貴”,512GB、1TB直接成奢侈容量;而那些手機已經卡、掉電像坐電梯、打開應用都在喘的真·剛需用戶就更別猶豫了,越早買越劃算,明年同檔位機型肯定比現在貴。

至于輕度用戶或預算緊的人可以繼續觀望,但得接受未來半年后漲價成常態的現實,別指望價格掉頭往下走。整體看,2025年還處在存儲漲價周期的前半段,廠商競爭還能稍微壓一壓價格;但2026年開始,這點抑制力基本就要見底了。

2025年全球內存漲價,本質是AI服務器需求炸裂、上游產能頂不住、再疊加廠商主動控產形成的“供需三重奏”。對手機行業來說,就是——成本持續上推,2026年新機普遍漲價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如果你有換機計劃,尤其盯著中高端、大存儲版本,2025下半年是最后的相對友好窗口?,F在的價格還沒完全體現真實成本,等漲價鏈路跑完,想省錢就沒那么容易了。

娛樂
上一篇:朝鮮外務相發表談話 譴責七國集團涉朝“無核化”聲明
下一篇:樊振東成功晉級決賽 雷軍、盧偉冰、王騰發文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