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19 21:57:30 來源:企業錄(www.cmjokers.net)-公司信息發布,網上買賣交易門戶 作者:休閑
如果你要問2025年最火的陽豆梗是什么,那肯定少不了這只名為耄耋的漿賣圓頭橘貓。
或許多年以后,哈基當聲優Machico得知那場席卷整個中文互聯網的潑天文化風潮時,她也會想起兩坤年以前,富貴在錄音棚唱出“哈基米南北路多”那個遙遠的可能快結下午。
而就在上周,陽豆這個哈基米的漿賣梗,終于被資本做局了。哈基
如你所見,潑天九陽的富貴哈基米南北綠豆漿爆火之后,抖音上九陽直播間直接干超了20萬單,可能快結現在所有的陽豆產能都用光了,預售期都排到了明年,漿賣甚至隔壁的哈基九陽股份,這幾天都給干出來幾個漲停。
要不是編輯部同事手速快,真就搶不到了
但這還沒完,眼看九陽吃盡了版本紅利,其他廠商也按耐不住,紛紛加入。
有人做起了哈基米南北綠豆包,有人做起了哈基米南北綠豆糕,還有南北綠豆的酸奶,文創周邊。
老牌國貨這邊也是抓住了流量密碼,偉龍餅干整了個哈基米南北綠豆餅,光頭娃要整南北綠豆蔥,蜂花也想整個南北綠豆味的洗發水,還有的廠商另辟蹊徑,決定跟奶龍聯名推出哈呀庫奶龍蛋糕,
好好好,都把哈基米當抖 + 用呢是吧?
不僅食品廠商在玩梗,甚至連漫步者耳機也跟著下場。
能想出曼波者耳機這個詞,漫步者家里也是請了哈基高了。
但也同樣是因為商業化出圈,也有一些網友覺得,當一個梗被大規模商業化時,就意味著它離“死亡”,也就不遠了。
可能在一些差友的印象中,哈基米還是萌寵的意思,不過這已經是幾個版本之前的事了?,F在這個哈基米梗已經發展的極為龐雜,要詳細了解只能參見相關的編年史視頻。
咱這里就長話短說,最早的“哈基米”(hachimi)是日語“蜂蜜水”的音譯,出自動漫《賽馬娘》的一段哼唱,然后被國內網友二次創作,就成了各種貓咪視頻的標配BGM。
另一邊,《賽馬娘》里一個Q版形象,因為洗腦的“曼波”口音,又被全民制作人用AI翻唱各種歌曲,形成了船新版本的活全家音樂,空前的熱度開始接連血洗各個平臺。
來源:一根華仔《孤高曼波》
但真正讓這個梗再次裂變的,是一只流浪橘貓半夜闖入博主家的視頻。這只在博古架上哈氣的橘貓一夜之間火遍了萌物圈,被網友戲稱為“圓頭耄耋”(貓爹)。
隨后網友二創的耄耋表情包因為過于魔性,甚至有點難繃而再次爆火,于是當耄耋視頻開始配上哈基米音樂時,世界線收束了。
哈基米這個最初指代蜂蜜水的詞,經歷了不斷的解構重組,成了一場網絡文化奇觀,幾乎所有的概念都可以被哈基米解構,這種無意義和荒誕席卷了所有的亞文化圈子,甚至一些官媒也引用網友制作的哈基米表情包當作視頻封面。
而這場狂歡的下一個主角就是九陽豆漿。
一個由網友創造出來的亞文化熱梗,居然被一個正經商家印在了包裝袋上,還賣爆了,這打響了哈基米商業化的第一槍。
隨后的各個廠商也輪番下場,商業化把哈基米熱度又帶到了新高度,好好好,耄耋這下真的是被資本做局了。
實際上,九陽的成功從大背景上來看,倒也不是偶然,說白了是商業世界對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economy)的一次新演練。
因為在目前這個時代,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種核心資產。
畢竟現在大家都不看電視了,再加上各個平臺的信息繭房,能實現病毒式傳播的,早就不再是某個面生的流量明星,而是網友們共同創造出來的網絡符號,就比如哈基米叮咚雞小黑子啥的。
你別不信,要不是這些玩意兒太火了,老師和家長們也不會在網上焦慮,說家里的小孩天天玩爛梗不學好。
但商業世界看到的,卻是另一面。
正所謂《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網梗對全民注意力的吸引,就使得一個成功的網梗營銷,不僅能用極低的成本實現病毒式傳播,還能瞬間拉近跟年輕人的距離,甚至創造出新的消費理由。
法蘭西有個正白旗哲學家叫勒內·基拉爾,他說我們之所以想要一樣東西,是因為看見別人想要它(模仿欲望)。消費者搶購哈基米豆漿,買的也是這場網絡狂歡的參與感,也就是情緒價值和社交貨幣。
與之有點類似的,還有前段時間暴漲暴跌的Meme幣,這玩意本身發幣是沒成本的,但是只要?;鹆怂蜐q。換句話說,有些東西火不火,甚至跟它本身好不好用沒關系,只跟它"好不好玩"、“能不能被拿來造梗"有關系(也就是可模因性,Memeability)。
但也應那句老話, 哪有賭徒天天輸,哪有小孩DAYDAY哭。
不是所有人都天生有梗,盯上玩梗經濟的商家其實也得小心,當你選擇整活的時候,你也可能因為沒活而現個大眼。
就像品客薯片,其實比九陽更早盯上了哈基米。
今年4月份,他們就發現自家Logo有點像耄耋,然后就發了個聯動視頻。結果因為耄耋原視頻曾被一些人質疑有“虐貓”嫌疑,品客的評論區直接被愛貓人士沖了。官方不到兩天就刪視頻、道歉、關評論,光速切割。
在國外,索尼有部電影叫《莫比亞斯》,口碑票房雙雙撲街,相當于國外的《逐夢演藝圈》。但因為爛得太有槽點,在網上被網友瘋狂玩梗嘲諷,熱度居高不下。
結果索尼的管理層一看,熱度這么高,也不分是真愛粉還是串子,就決定重新上映,結果就跟紗布擦屁股似的,拉了一手大的。
這種行為就是把串子反諷的流量,當成了購買意愿。自己都不知道這是個啥梗就硬蹭,最終結局只能是人厭狗嫌。
所以說,跟品客相比,九陽這波屬實是高風險操作。他聰明就聰明在蹭了“哈基米”的熱度,但在產品形象上,卻避開了有爭議的圓頭耄耋,而是用了自己公司養的貓作為形象,試圖規避哈基米這個超級混沌帶來的風險。
不過,雖然它賭贏了,但這種成功充滿了偶然性,幾乎沒法長期持續。
這背后的邏輯很簡單。一個梗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交屬性,是找到同類的身份象征。但當它被印在每個超市的豆漿袋上時,它就它就變成了路人皆知的大白話,沒意思了,好無聊好無趣。
原來的核心玩家會立刻拋棄它,去尋找下一個文化符號,就比如丁真音樂之后的哈基米,哈基米音樂之后的大東北金曲。長江后浪推前浪,全民制作人永不眠。
另一方面,年輕人喜歡玩梗,也是一種對主流話語的解構和反叛。
但當商業社會或者其他主流聲音,都開始追同一個熱門梗時,它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經歷從爆紅到飽和,再到過氣爛梗的全過程。
就像這個梗上了一次春晚一樣,在年三十兒蓋上了墳頭最后一塊磚,還得給人家包頓餃子。
所以九陽的成功,更像是一個時代交替的樣本,既證明了網梗里藏著潑天的富貴,也暴露了這種富貴是多么脆弱和危險。
實際上,這個時代真正牛逼的品牌營銷,已經不滿足于"借梗"了,人家在玩更高級的"造梗"和“融梗”。在一切無意義的時代,唯一剩下的真實,就是對自己意圖的徹底坦誠。
它們不再假裝是你的朋友,而是直接攤牌,我就是個打廣告的,但我能把自己變成一個梗讓你玩,比如進不了滬市的蜜雪冰城雪王;或者干脆擁抱混亂,承認自己是個“逆子",就像天天跟用戶對著干的多鄰國那只綠鳥。
商業營銷,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更穩定的傳播核心上,而且在玩梗之外,這些品牌還要有產品力來支撐起來自己的口碑。
而那些純粹的、缺乏根基的網絡梗,比如意大利腦腐、表情包,雖然也能火爆一時,但其商業價值的生命周期,其實還是短暫的。
更別說對于一些高端品牌,或者注重專業形象的科技公司來說,過度玩梗,很容易讓品牌形象變得廉價。短期的流量是有了,但長期的品牌形象反而變得模糊。
九陽,這次率先吃到了群眾梗商業化的巨大紅利。它的成功也會激勵其他品牌,更激進、更深入地去挖掘網絡文化中的礦藏。
而資本,已經在盯著下一個可能爆火的耄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