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時尚 > 為什么“冷不丁梆梆就能兩拳” 正文
時間:2025-11-21 05:20:51 來源:網絡整理 編輯:時尚
在《喜人奇妙夜》的節目中,演員張興朝扮演的張八旦創立了一種“任何人都有精神放松的時刻,而我們就是抓住這個時機,上去梆梆就兩拳”的武術門派。這個門派在實操的時候,會出現各種讓人無
在《喜人奇妙夜》的冷不兩拳節目中,演員張興朝扮演的丁梆張八旦創立了一種“任何人都有精神放松的時刻,而我們就是冷不兩拳抓住這個時機,上去梆梆就兩拳”的丁梆武術門派。
這個門派在實操的冷不兩拳時候,會出現各種讓人無語和抓地的丁梆效果,實在是冷不兩拳很難回答他的經典一問:“梆梆不梆梆?”
圖源:《喜人奇妙夜》
但是問題來了,通過一般的丁梆生活實踐就可以發現,在這種看起來很扯很搞笑的冷不兩拳“冷不丁”效果下,要實現“上去梆梆就是丁梆兩拳”,確實是冷不兩拳非常難做到的。這又是丁梆為什么呢?
確實,即便不了解心理學,冷不兩拳也能感覺在“冷不丁”和“梆梆兩拳”之間,丁梆橫亙著一個心理學選題,冷不兩拳但是一時間又有點說不上來是什么……其實,你感覺說不出來,是因為它處于認知步驟的“黑匣子”中。
這個黑匣子,或者說“黑箱理論”,最初是在 20 世紀初,由行為心理學的老祖——華生(J.D. Watson)和斯金納(B.F.Skinner)提出的。
根據這一理論,一個完整的行為(或認知)過程,本應該包括這三個步驟:
1、輸入:來自外界環境的刺激;
2、心理過程:注意、感知、思維(信息處理)、情感;
3、輸出:個體對刺激做出的反應。
華生老祖和斯金納老祖認為,由于人類大腦中的心理過程是不可直接觀察或測量的,所以認知過程就像一個黑箱一樣,而我們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可觀察到的外部行為上。
當然,這個理論后來受到了很多詬病,因為它太過無視個體內部的心理過程。
現代心理學家認為,要全面理解人類的行為,就必須要探索黑箱內部的結構。
一個更全面的心理過程解釋模型,必須包括注意、感知、思維、記憶、情緒、情感和動機等過程。(好消息是現代科學技術比如核磁共振成像和腦電圖的發展,已經讓黑箱內部變得越來越可觀測和可測量了。)
但我們也需要知道,這個黑箱并不是一個被動的信息中轉站,而是會對即將到來的“輸入”形成主動的“預期”。而黑箱內的各類認知資源也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根據“預期”來對“注意力”和“思維”等資源進行調度和分配,來形成合理的“輸出”。
如果“輸入”與“預期”匹配,那么黑箱內調度成功,即可形成有效的“輸出”,從而驗證了“預期”正確,形成閉環。如果“預期”錯誤,那么黑箱內的調度失敗,則會形成無效輸出,觸發黑箱警報,迫使黑箱更新原有的預期模型。
張八旦所發明的這個武術流派,特別像發展心理學中的“違背預期的范式”。
常常給嬰兒做實驗的讀者都知道,嬰兒實驗根本沒法做,因為他們不像成年人或是兒童一樣能夠按照你的要求來報告結果。
但嬰兒研究又是了解人類發展的必經階段,怎么辦?
心理學家們就是很好地利用了“預期”和“違背”這兩件事,產生了“冷不丁梆梆兩拳”的效果。就好比下面這個實驗圖示——研究者想考察 3-7 個月嬰兒的客體恒常性(即物體不會無緣無故消失)。
圖示的上面部分流程,實驗者將木塊放到大盒子里,揭開白板后,嬰兒并沒有表示震驚,因為它展示的是一個符合預期的情況:木塊可以被較大的容器裝下,所以就看不見了。
而下面部分,實驗者(假裝)將木塊放到小盒子里,揭開白板后,被試嬰兒們都驚呆了,這展示的則是一個違背預期的情況:大木塊是無法被小容器裝下的,但是竟然還是不見了。
這就是“冷不丁給了孩子兩拳”,在實驗中,孩子整個人都傻了,這得虧是不會說話,不然就得罵街了——你是覺得我好騙是不是?
通常來說,小嬰兒在下面的實驗條件下會出現更長時間的注視——他的小腦袋瓜里很可能在想:那個木塊怎么就被不見了。但是卻完全不知道,其實是這些叔叔阿姨們搗的鬼。
張八旦所做的,正是這樣一個行為:不按常理出牌。
他的“冷不丁梆梆就兩拳”,實際上就是在擾亂黑箱的工作體系。
舉個例子:
鹿老師(我的妻子)說她新學了一樣格斗術,要請我到客廳里去比試比試。她對我說“請”,我禮貌地回她“請”,話音未落,鹿老師就“梆梆”兩拳落在了我的面門之上。
輸入 1:鹿老師對我說“請”。
認知過程 1:我注意到她在邀請我走到客廳格斗。
輸出 1:我禮貌回應一個“請”。
我預期中的——
輸入 2:她邁步走向客廳。
認知過程 2:我注意到我要跟上她的步伐。
輸出 2:我邁步走向客廳。
實際上的——
輸入 2:她梆梆給我兩拳。
認知過程2:???
輸出 2:???
以上就是對“為什么我會陪我的妻子鹿老師一起觀看《冷不丁梆梆就兩拳》這個作品”的心理學過程詳細拆解。
說實話,看完這個作品我確實被其對“意義”和“預期”的解構打動了。就像鹿老師在焦慮的時候,經常會問原因,問目標,問意義,問預期,問成功或失敗的幾率。我的回答是“不要問,你就做”。
不要做大計劃,不要作大敘事,不要給具體的事情賦予太偉大的價值和寄托,因為具體的事情變數太多,一旦做不成,信仰就崩塌,人就容易瘋魔。
面對具體的事情,不要問,直接做,見勢不妙,掉頭就走。
這讓我又想到了一位剝離“意義”的神人——往山頂推石頭的西西弗,放棄了對意義的追問。
在既定的規則里,我遵循你的邏輯,就會成為你的奴隸,我叛逆你的邏輯,我就獲得了自由。
《西西弗斯》,提香(1548 年-1549 年),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我們不追求贏,也不追求輸,不追求快樂,也不追求哭。我們什么都不追求,我們上去梆梆就是兩拳。
策劃制作
作者丨張昕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
審核丨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心理學會會員
策劃丨徐來
責編丨徐來、張一諾
審校丨張林林
稀土 + 芯片漲價!投影即將提價 最后瘋搶期2025-11-21 05:09
告別電腦與線纜!Toucan無線一體式3D掃描儀雙十一首發特惠 鎖定11550元嘗鮮價2025-11-21 05:06
被醫生斷言活不過5歲 美國天生無腦女子創最長存活記錄2025-11-21 04:56
(粵港澳全運會)全運會泳池大戰開啟 張展碩破世界青年紀錄奪冠2025-11-21 04:55
《永恒之塔 2》等游戲支持DLSS2025-11-21 04:40
AVX512正統在AMD 明年Zen6將支持原生FP16:x86桌面還是首次2025-11-21 03:49
iPhone 18系列前瞻:10項升級 最強蘋果機皇2025-11-21 03:20
全國首家人形機器人7S店在武漢落地 機器人敲鼓跳舞慶開業2025-11-21 03:10
拍賣史上成交價最高現代藝術品誕生!拍出近17億 買家成謎2025-11-21 03:10
電影《過家家》發布定檔預告片 成龍一個鏡頭“恍如隔世”2025-11-21 02:55
昨天一個網站的更新 讓外國人集體斷網6小時2025-11-21 05:19
員工半年遲到32次被辭退 法院判了2025-11-21 05:16
深圳阿姨“懸浮”清潔衛生走紅 網友:像在打掃天空2025-11-21 04:51
讀心術即將成為現實 科學家成功將腦電波轉化為文字2025-11-21 04:34
疊紙《無限暖暖》入圍2025年蘋果年度游戲2025-11-21 04:23
未來可能不用學知識 !中科院院士陸林:未來芯片直接植入大腦供調動2025-11-21 04:00
太會玩了!網友推出奇葩配件:石墩子鍵帽2025-11-21 04:00
國內LIMS廠家排名前五強2025-11-21 03:47
體育+消費大有空間(市場漫步)2025-11-21 03:42
英國海邊出現巨型海怪 居民稱像外星生物:真相曝光2025-11-21 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