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發表
特斯拉專為馬斯克設計的馬斯魔鬼美元游戲規則來了!
馬斯克的克年萬億美元薪酬在股東大會上敲定,但新的光大關疑問也隨之產生:
拿到這筆錢有多難?
畢竟這錢當然不是白給,還有12個等級的活該OKR在等著他闖關……如果一個小目標都達不到,那馬斯克是薪酬一分錢也拿不著。
就在外界好奇之際,馬斯魔鬼美元特斯拉剛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克年文件,把馬斯克的光大關薪酬結構全部曝光了。
馬斯克萬億美元薪酬計劃表曝光
這個薪酬計劃,活該說的薪酬是我們前不久介紹過的馬斯克最新工資單,上周五已經在股東大會以75%的馬斯魔鬼美元支持率獲準。
但工資也不是克年就立馬裝進馬斯克兜里,他還要完成特斯拉設定的光大關魔鬼目標,和以前一樣,活該也劃分為12個等級。薪酬
特斯拉效率也是真高,剛過了個周末,相關文件就已經遞交到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關于每一等級的解鎖門檻也隨之展露無疑。
話不多說,直接來看計劃表:
不難發現,每一批目標都由一個市值目標,加上一條業績或財務目標。
前期目標主要以產品達標為主,逐步完成特斯拉汽車的交付量、FSD訂閱量、擎天柱機器人交付量、Robotaxi車隊規模,每一步都是特斯拉的重要增長曲線。
在馬斯克看來,這是他拿到更多特斯拉控制權后,實現“加速世界邁向可持續富足”的必要路徑。
特別是機器人,馬斯克認為,特斯拉制造的汽車本質上就是四輪機器人,特斯拉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制造商。
在他眼中,人形機器人將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品,未來會人人都想擁有,也是他正在計劃的終極目標。
產品的想象力釋放完,就要在公司的盈利能力上做文章了。
所以薪酬計劃的后期階段,以特斯拉的利潤(調整后EBITDA)為條件。
最低利潤需要達到800億美元(約5695億元)的利潤,之后漲幅遞增,最高需要達到4000億美元(約2.8萬億元)。
最高市值還要達到8.5萬億美元(約60.5億元),遠超現在的市值第一英偉達。
尤其是最后兩階目標,要求馬斯克帶特斯拉實現連續四個季度達到4000億美元的利潤,也就是一年至少1.6萬億美元(約11.4萬億元)利潤。
啥概念呢?
據《財富》2025年世界500強榜單,全球利潤最高的企業是沙特阿美公司,2024年全年凈利潤1050億美元(約7474億元)。而特斯拉2024年的凈利潤為71.5億美元,不到前者十分之一。
馬斯克要在10年內,把公司的利潤翻223倍,平均每天凈賺31億元人民幣,比沙特阿美公司去年多出15倍還多。
至少放到現在來看,說無稽之談也不為過,不過世界首富的爆發力,或許確實能超乎想象吧。
如果全部到手,馬斯克的在特斯拉的持股比例,將從13%增至約25%。
以彼時最高市值計算,他的新增股票價值1萬億美元,在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先例。馬斯克一個人的財富,將超越全球大多數國家的經濟規模。
但話又說回來,如果馬斯克一個等級都沒完成,或是公司最終沒有兌現股份,他最終只能分文不掙,再龐大的承諾也只能化為泡影。
畢竟,馬斯克上一個2018年設立的薪酬計劃,即使早就全部達標,現在還沒拿到手呢。
上一個薪酬方案:沒到手的558億美元
特斯拉在2018年,已經為馬斯克搞過一個10年期權激勵。
不過那個時候的特斯拉,和現在境遇天差地別,一度深陷量產地獄,現金流吃緊,困難重重,上一年還處在22億美元(約156.9億元)的虧損中。
特斯拉把希望押注在馬斯克這個連續創業成功者身上,提出了一個薪酬激勵方案:
他在特斯拉無工資、無獎金,獎勵100%基于績效的股票期權,最高價值558億美元,并需要在特斯拉任職10年。
目標也是分12批解鎖,同樣與市值和運營目標緊密掛鉤:
以1000億美元(約7130億元)市值為起點,每批要求特斯拉市值漲500億美元,最終市值要達到6500億美元。
同時營收和利潤都要達標,這兩項指標各有8個層級,營收最低需達到200億美元,利潤最低15億美元。
對于彼時市值還不到600億美元的特斯拉而言,這些目標亦是天文數字。
但馬斯克的實力,全球有目共睹。不但完成所有目標,還提前達標了,特斯拉的市值數次沖破1萬億美元,現在是1.46萬億美元。
不過這些期權到手卻頗為波折,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成功兌現。
先是去年年初,法院特拉華州以“批準過程存在重大問題”為由,認為存在誤導性的信息披露、缺乏獨立性的董事會決策等等,判決方案無效。
后來6月的股東大會表決再次通過了方案,不料又被法院認定無效而打回了,上訴到現在也沒有結果。
但不得不說,這樣的薪酬激勵方式,大力出奇跡,效果也是驚人的好,就像吊在額頭前的蘿卜,誘惑著CEO帶公司奮力進步。
所以類似這種薪資激勵,車圈也有人在模仿,國內已經有這樣的新勢力在嘗試了。
用薪資激勵老板,國內CEO也學了
李想和何小鵬,都是在這種薪酬激勵機制下奮斗的CEO,玩法也更直接。
理想的期權方案從2021年推出,總激勵規模大約是1.08億股A類普通股,分6批授予,每批約1800萬股。
理想的方案不考核市值和利潤,只論銷量——50萬輛起步,最高300萬輛,每次以50萬輛為一個提升階段。
發布薪酬激勵計劃的時候,理想2020年的總銷量為3.26萬臺,介于蔚來和小鵬的銷量中間。2023年開始暴漲,2024年剛好突破了50萬輛。
所以CEO李想成功解鎖了第一檔績效激勵,價值6億元,公司的年報里也顯示計入了相關費用。
小鵬的激勵計劃是在今年3月提出的,授予CEO何小鵬2851萬股限制性股份,公司的重點落在了市值上。
具體可分為三個階段歸屬,每個階段對應一個股價目標,分別是250港元、500港元、750港元。
只有在連續30個交易日,收盤價的算術平均值沖上股價目標,何小鵬才能拿到該階段對應的1/3之一股份(950萬股)。
并且時間限定在十年內完成,期間何小鵬需一直在公司任職,否則計劃作廢。
方案對外披露時,小鵬汽車的港股股價大約是90港元,市值在1720億港元左右。
那現在小鵬的港股股價是多少呢?
今天收盤,小鵬的股價為105.2港元,市值2009億港元,不僅問鼎新勢力,還超過了車企市值第二梯隊的上汽和吉利,直追市值第二的車企賽力斯(今日港股收盤價2012億港元)。
當然,最近股價大漲的原因,主要還是關系到小鵬最近有關AI和機器人的進展。
但把這個故事講好的人,不是何小鵬還能是誰呢?
隨機閱讀
熱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