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行程“白菜價”!究竟是誰在販賣藝人信息?

 人參與 | 時間:2025-11-16 22:12:37

  近幾年,白菜價機場、藝人藝人火車站成為許多粉絲的行程信息“追星現場”,粉絲擁堵出口、究竟擠占公共通道,販賣甚至為了近距離拍攝,白菜價與其他旅客發生沖突,藝人藝人擾亂公共秩序。行程信息這些粉絲究竟是究竟如何獲取到藝人出行信息?又是誰在販賣藝人信息?

  花幾十元購買藝人信息

  到手后再加價轉賣

  張某原本是一名藝人的粉絲,喜歡到機場追星并拍攝照片,販賣拍的白菜價照片多了,她發現每次出發前,藝人藝人總會有人詢問她是行程信息否能幫忙代拍照片。

  幾次代拍經歷后,究竟找張某代拍的販賣粉絲越來越多,還有人提出可以專門付費找她代拍。就這樣,張某變成了全職“代拍”。

  為了接到更多代拍業務,張某加入了很多代拍群。一位自稱叫“張平”的人找到了她,張平自稱在航空公司上班,可以查詢藝人的航班號。

  對于“張平”,張某起初并未完全信任,她先從“張平”那里購買了一位藝人的個人信息,不到半個小時,就收到了藝人的航班號、出行信息。張某趕到機場,果然拍到了這位藝人。之后,兩人開始頻繁交易。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位經常委托張某代拍的粉絲主動聯系上她,希望定時從張某處購買她所需要的藝人行程信息。張某心想這樣可以分攤追星成本,便答應了。

  此后,張某開始復制這種模式,向上家“張平”購買明星信息,每條50—80元,然后轉手加價賣給其他人。張平說,剛開始轉賣一條信息加價100元左右,后來根據明星的火熱程度,最多能加到1000元左右一條信息。

  2024年4月,張某被公安機關抓獲。據查,張某交易了上百條公民個人信息,累計獲利超過2萬元人民幣。

  航空公司外包客服

  用紙筆偷記藝人行程出售

  舒某就是一直和張某進行交易的人,她一直用“張平”這個假名字和張某對接,之所以能夠拿到那些藝人的信息,是因為她在航空公司外包的客服公司上班。

  據舒某供述,她的辦公電腦里有一套航空公司的內部客服系統,只要輸入乘機人的名字,就可以顯示對方預定的航班信息,乘機人的身份證號。舒某與張某交易時,會根據張某提出的藝人名字,輸入系統進行查詢。

  據舒某交代,航空公司外包人員也有相關的保密制度,包括不能帶手機進行錄音錄像,但是她利用可以登錄航空公司購票系統的職務便利,把相關的信息記錄在紙上,趁主管不備帶出,把相關的信息再發送給她的下家,從而進行牟利。

  法院審理查明,舒某非法獲取100多條藝人的航班信息、身份信息等公民個人信息販賣給張某,從中獲利共計13100元。

  法院審理認為:

  張某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有期徒刑七個月,并處罰金;同時,檢察機關認為張某的行為侵犯了公共利益,并依法對她提起公益訴訟,法院判令張某支付公共利益損害賠償款2.3萬元,在省級以上新聞媒體就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向社會公眾公開賠禮道歉。

  舒某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處以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同時判令其支付公共利益損害賠償款一萬三千一百元,在省級以上新聞媒體就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向社會公眾公開賠禮道歉,并禁止被告人舒某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航空客服代表類職業。

  大量藝人出行信息

  充斥社交平臺

  記者調查發現,在販賣藝人信息這條灰色產業鏈上,除了信息泄露源頭方以及倒賣信息中間商外,網絡平臺該承擔什么責任?

  記者在社交平臺上用“飛機”的動畫符號、航班縮寫字母“hb”等進行搜索,隨即出現數十條相關內容,有的標明“白菜價自查航班信息”,還有的寫著“自查10000個內娛明星的身份證號”等。

  記者私信一個賬號,對方要求先轉賬1元,才能進入明星航班信息群。轉賬后,記者迅速被拉入另一個聊天群。

  群內幾乎隔幾個小時就更新一組藝人的行程,甚至還有近2天內準備出行的30余位藝人的信息。只要付3元,一名藝人近期包含詳細航班號、出發及到達時間的信息便會私信“秒發”給你。

  近年來,中央網信辦持續加強信息推薦算法治理,發布《關于開展“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的通知》,明確網絡平臺要建立健全算法在賦能優質內容傳播、違法行為識別發現等方面的社會治理應用。

  同時,專家指出,平臺企業還應強化人工審核力度、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相關領域的應用,相關部門和平臺企業還應聯動,不斷加大對發布這些違法、不良信息賬號人員的懲治力度。

  專家表示,治理違法信息需從“治標”轉向“治本”,不能只盯著違法帖子。帖子違法是表象,根源在賬號持有人的違法活動,需關注賬號背后實名認證的個人與機構關聯。(“央視財經”微信公眾號) 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社會新聞 頂: 7踩: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