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1-19 23:03:27 來源:企業錄(www.cmjokers.net)-公司信息發布,網上買賣交易門戶 作者:百科
不到半個月,官僚主義跨境賣家小陳已經接到幾次亞馬遜招商團隊對接人員的纏身變更通知了。
他們或轉崗,馬遜面夾或離職,開始這背后,被多是官僚主義亞馬遜2022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人員優化行動。
近日,纏身亞馬遜宣布要凈裁1.4萬個企業白領崗位,馬遜面夾掀起大地震。開始
調整主要覆蓋人力資源、被多云計算、官僚主義ESM(賣家管理團隊)等核心部門。纏身據稱,馬遜面夾部分團隊甚至整建制解散,開始其中ESM部門更是被多明確將裁員50%作為目標。
裁員的影響也迅速傳導到中國區。
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區裁員比例更高,有部門直接減員一半且管理權限上移美國。
中國招商團隊也受到沖擊,多位賣家表示,許多與他們溝通的客戶經理已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突然失聯。
“組織設定下,亞馬遜中國招商團隊本就沒有足夠的資源調動能力,對中國賣家的客服服務也相對較少。”業內人士告訴虎嗅。此番裁撤,是否會加重這些情況,引發業內擔憂。
近兩年,亞馬遜對中國賣家的吸引力本就出現松動。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海外消費者涌入Temu、速賣通等中國跨境電商平臺,成了中國賣家的新流量來源。
據We Are Social數據顯示,Temu、速賣通曾一度登至全球訪問量的第二、三名,兩家總訪問量也已占到亞馬遜的八成。而Temu僅用兩年就占據美國電商市場17%的份額,幾乎是亞馬遜40.4%市場份額的一半。
另一方面,多位賣家反饋,亞馬遜的高成本,已令他們感到壓力不斷增加。
“亞馬遜雖然凈利潤率基本也能在10%以上,但其在中國區的紅利期已過。”有跨境賣家曾告訴虎嗅。
頭部賣家可以依靠爆款產品支撐整體利潤,并用約5%的利潤評測新品和處理存貨,且平臺會優先將流量分給大賣。
但對于新入門的商家來說,較難拿到更多增量,且隨著流量成本、物流成本日漸增高,中小型賣家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壓。
有跨境賣家告訴虎嗅:在2022年下半年,他們就曾嘗試過亞馬遜自營店,但發現廣告預算至少要投入30萬元才能取得效果,投放ROI基本在1:1,這種情況較難帶來實際盈利,只能收回成本或者虧損。
此外,各大平臺早已對亞馬遜的供給側虎視眈眈,今年的競爭烈度更是明顯升級。
比如同為美國企業的沃爾瑪,近兩年電商業務快速增長,招募中國賣家的力度明顯增大。
數據顯示,沃爾瑪2025 年新賣家中近60%來自中國,中國賣家占比從2021年的不到 1%飆升至34%,僅用 4 年就達到了亞馬遜十年的水平。
又比如,速賣通提出了一個“超級品牌出海計劃”,直接開始叫板亞馬遜,稱要讓商家用在亞馬遜一半的成本,在重點市場實現更高的成交
多重因素加持之下,中國賣家的布局重心也悄然出現變化。
安克等知名出海品牌已開始將新品首發放到其他平臺上;今年海外雙11前,一批曾長期穩居“亞馬遜類目王”的頭部品牌,如騎行品牌ROCKBROS、車載冰箱品牌冰虎 Alpicool 等,在其他平臺如速賣通海外倉的備貨量也開始翻倍。
供給側的競爭很可能成為亞馬遜電商業務的隱藏危機。
畢竟,據數據顯示,中國賣家已占亞馬遜全球活躍賣家的50.03%,首次突破半數;而在年銷售額超100萬美元的約5.1萬名賣家中,57%是中國賣家。
內部危機:官僚主義與決策緩慢
“其實不少人認為亞馬遜對中國賣家的服務不夠到位。”某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虎嗅。
這種感受來源于許多方面。
比如,中國賣家遇到問題時想得到平臺的幫助相對困難。多位賣家表示,亞馬遜客服基本上較難找到,這種服務也不是他們的重點,站內信回復也較慢,問題解決周期長。
此外,資深人士告訴虎嗅,亞馬遜的招商一般比較依賴傳統渠道(比如會議、活動),但相較Temu等平臺較難深入到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源頭,招商經理也無法為賣家提供太多實質性的資源支持。
2021年的那場大規模封號事件也給許多賣家留下心理陰影。彼時五個月關閉了約600個中國品牌的銷售權,涉及約3000個賣家賬戶。但后來有仲裁員認為許多封號措施缺乏相應證據證明賣家實施了違規行為。
出現這些現象,也有多重原因。
首先,是組織問題。
“中國區招商團隊并不是能力有什么問題,而是組織的設定令他們沒有太大資源調動能力。”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
此番大裁員前,亞馬遜內部已暴露出一些組織文化的挑戰,比如官僚主義和決策過程的緩慢化。
亞馬遜CEO安迪·杰西就曾親自指出官僚主義的現象。其在2024年9月的內部備忘錄中承認,公司出現了“為決策會議召開預備會議的預備會議”現象,以及“一長串經理覺得需要在議題推進前進行審查”的情況。這種“會前會”文化,正在拖慢整個組織的決策效率。
三名從事不同AI項目的員工曾表示,他們被反復要求修改項目提案,直到市場趨勢發生變化,他們的創意也變得過時。
一名銷售工程師回憶說,在疫情之前,他距離時任CEO杰夫·貝佐斯只有6個管理層級;但在一次晉升后,他今年查看組織架構圖時發現,自己距離現任CEO安迪·賈西已經有15個層級。
“過去的五到十年,亞馬遜的決策機制變得更加繁瑣,員工之間的領地意識增強,形成相對封閉的堡壘文化。”業內人士透露稱。
特別是在2022年開始裁員后,員工更趨向風險規避,整體工作氛圍變得謹慎,過去的創新精神似乎也被官僚主義取代,導致決策的延遲和效率的降低。
此外,“亞馬遜內部的晉升機制也某種程度上加劇了這種官僚主義。”其說。
為了獲得晉升,管理者需證明自己提升了團隊中其他成員的表現,這導致了一些不良激勵,管理者可能會提升那些不一定值得晉升的員工,以滿足晉升要求。
除了組織文化的原因,也有資深人士認為亞馬遜需要“制衡”中國賣家。
“亞馬遜需要在全球招募賣家在平臺上開店,中國賣家占比實在太高,若話語權過大會反過來壓制平臺。”該資深人士告訴虎嗅。
多平臺夾擊亞馬遜,商家開始重新選擇
雖然亞馬遜仍是許多中國賣家的布局重鎮,但各大平臺對賣家的爭奪烈度已明顯增大。
國內外的競爭者,都紛紛想撬動亞馬遜的供給大盤。
比如速賣通今年9月提出了一個“超級品牌出海計劃”,直接想硬剛亞馬遜,稱要讓商家用在亞馬遜一半的成本,在重點市場實現更高的成交,開始向亞馬遜大賣拋出信號。
競爭的核心聚焦在成本和服務能力上。
傭金方面,速賣通收5-10%,而亞馬遜為15-20%;人員成本方面,有商家表示招聘一個亞馬遜運營的薪資要為8-9千元,而速賣通多為6-7千元;廣告成本更是有較大差距,部分賣家稱亞馬遜單次點擊成本是速賣通的8-10倍。
要知道,更低的成本往往意味著更低的定價,這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是很大的。消費者的轉移,會給電商平臺帶來危機。
Temu就曾用過這一招。
Temu早期重點推進半托管時,就曾有較大的補貼力度。比如半托管商家按照7-8折來供貨,Temu很多時候不會再加價售賣,甚至還會做些補貼令價格更低。
這相當于,美國消費者可以以亞馬遜七折的價格在Temu上購買同樣的產品,對用戶更具吸引力。
目前,速賣通也開始出現這一現象,有賣家就告訴虎嗅,他們的同一款產品在亞馬遜定價105-109美元,速賣通則定價80美元,價格差距約20%。
顯性成本有區別之外,隱形成本差距也較大。
“我們在亞馬遜的銷售額已經不及其他平臺,但其占據的資金盤仍然最大,亞馬遜銷售旺季的物流周轉速度常令我們感到較大的資金壓力。”2016年入行的3D打印機品牌天佑告訴虎嗅,目前,速賣通已變成他們的最大渠道,占公司整體銷售額的40%-50%。
除成本之外,服務環節也成為平臺想吸引賣家的主要措施。
“速賣通有類似IM的即時通訊功能,消費者有問題可以和賣家直接交流,但亞馬遜是站內信,不能主動聯系消費者,時效性差很多。”曾在亞馬遜排名前三的掃地機器人品牌ilife總經理對虎嗅說。作為家電品類,很多售后問題都來自于溝通,而這種溝通效率的差異,直接影響了客戶滿意度和售后率。
不只速賣通,連同為美國本土企業的沃爾瑪也在提升服務等環節,想借此吸引中國賣家。
這兩年,它在電商業務上嘗到了甜頭:2025財年第四季度,沃爾瑪電商銷售增長34%,已是連續5個季度保持超20%的增速;電商滲透率接近50%,幾乎實現線上線下的平分天下。
沃爾瑪對中國賣家的重視程度也是明顯增加。
據稱,2024年沃爾瑪在深圳正式落地招商團隊(兩年多前開始構建);2025年2月推出中文版賣家中心界面;2025年3月在深圳舉辦賣家峰會;并提供手把手培訓和服務支持。
其中國賣家的占比從2021年的不到1%飆升至2025年的34%,僅用4年就達到了亞馬遜十年的水平,2025年新賣家中近60%來自中國。
“沃爾瑪的成長速度比亞馬遜快,主要原因是其在中國的招募團隊具備真正的服務能力,這也是一種本土化服務的體現。”業內人士對虎嗅說。
在其看來,沃爾瑪沒有亞馬遜那么大的包袱,就是純粹賣貨,不需要給商家賣云服務,也沒想過自己做物流。由于沃爾瑪相關的培訓機構遠不如亞馬遜多,它想快速占領市場,讓賣家用這個平臺,必須手把手去教。
在供給側,亞馬遜正遭遇多方夾擊。
速賣通采取“高攻”,用品牌和服務爭奪頭部賣家;Temu則用“低打”,用極致低價和流量攻勢聚合海外用戶,吸引賣家加入;而沃爾瑪也對中國賣家更加重視,推出各種新措施。
動蕩中的調整和反擊
面對壓力,亞馬遜也開始推出各種調整手段。
在組織文化層面,亞馬遜CEO安迪·杰西推出了“官僚主義郵箱”,允許員工匿名舉報他們認為應該簡化或取消的流程、規則和機制。據稱,該郵箱已收到約1500條反饋,推動了超過450項流程改革。
其也在精簡管理層級提升效率,有知情人士透露:亞馬遜已經提出過許多內部規則,比如一個管理人員的管理幅度必須是6人以上,否則這個經理職位就會被合并。
“公司內部普遍認為亞馬遜下一波大裁員會在1月份,此番裁的多是疫情期間多招的那一大批人,以及流程上可以被AI替代的團隊。”知情人士透露。
此外,亞馬遜對中國賣家也開始拋出更多利好。
比如亞馬遜向中國工廠開放“Small Business China”計劃,試圖提供更低傭金以吸引Temu供應商;2025年其還推出了大規模的新賣家激勵計劃,單站點最高可領取55萬美元補貼。
另外其還推出了各種針對傭金的政策,以降低賣家成本。
比如大額訂單傭金優惠;又比如開始降低特殊大件商品的最低銷售傭金,從25英鎊/25歐元下調至20英鎊/20歐元,部分品類則根據訂單規模實施階梯式傭金減免。
“雖然亞馬遜存在一些問題,但它還是可以幫助賣家賺錢并訓練出自己的經營隊伍。”業內人士告訴虎嗅。
據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在亞馬遜全球站點銷售額超100萬美元的中國賣家數量,增長了近55%;銷售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中國賣家數量,增長了近60%。
歸根究底,誰能幫賣家穩定的賺到錢,誰就能爭取到他們的心,隨著中國賣家的產品愈發優質,為了爭搶這盤供給,各平臺都要火力全開了。
相關文章
隨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