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8日電 (記者 劉育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18日在北京舉行《磷酸鐵鋰材料行業成本研究》研討會。研究這份研究顯示行業成本與價格矛盾突出。顯示行業
磷酸鐵鋰憑借其高安全性、磷酸長循環壽命和成本優勢,鐵鋰突出已成為全球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的成本主流技術路線之一,中國具備全球最完整、價格最具競爭力的矛盾供應鏈。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湯雁表示,研究當前鋰電產業增長動能強勁,顯示行業2025年1—9月中國鋰離子電池出口額達553.8億美元,磷酸同比增長26.75%,鐵鋰突出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5%,成本儲能裝機量同比激增60%,價格全行業產值有望突破3萬億元(人民幣,矛盾下同)大關。研究
在需求大增的背后,磷酸鐵鋰材料行業自2022年以來成本與價格矛盾突出,已成為鋰電產業鏈利潤承壓最嚴重的環節。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磷酸鐵鋰材料分會秘書長周波發布并解讀《磷酸鐵鋰材料行業成本研究》時介紹,研究選取湖南裕能、德方納米等7家頭部企業的經審計數據為核心樣本,基于2025年1—9月一次燒結工藝(二次燒結成本更高)、壓實密度2.4—2.55克/立方厘米(主流應用規格)的磷酸鐵鋰材料,選用平均法與市場份額加權法得出15714.8元/噸—16439.3元/噸(未稅價格)為行業平均成本區間。而該期間磷酸鐵鋰市場平均售價為14177.1元/噸。
針對行業現狀,湯雁發出協同行動倡議:以成本指數為“度量衡”,重建市場定價邏輯,遏制“內卷式”惡性競爭;以創新升級為“突破口”,推動行業從“規模競爭”向“質量競爭”跨越;以供需平衡為“著力點”,構建協同發展生態,引導產能有序釋放。(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財經頻道